2002年,香港汇丰银行慈善基金的秘书长黄彬平生第一次来到湖北省境内的洪湖。之前由于对“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耳濡目染,黄彬一直期待看到碧波荡漾、小舟泛湖的美景。
但是她失望了。乘坐小渔船驶入湖面时,映入黄彬眼帘的不是荡漾的湖水,而是1500多万根竹竿,这些竹竿像一道道墙,把湖面分割成一个个微型的鱼塘,渔民们在此靠养鱼为生。“在其间行船就像在闯迷魂阵”,黄彬说。尽管当时她还是生态环保的门外汉,但也马上意识到,这些竹竿正在“破坏洪湖的生态”。
她的看法没有错。作为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湖,自1950年代开始就几经“浩劫”——闸口等水利设施的修建切断了洪湖和长江的联系,周围居民大肆围垦湖区四周的浅滩,致使水域面积在20年间从110万亩骤然缩至53万亩。湿地植被也遭到了无情破坏,候鸟水禽和野生鱼类惨遭滥捕滥杀。到了1990年代,掀起的围栏网养殖热潮,更使得湖面布满了竹竿和围网,导致生态恶化,水质下降,水草枯竭。
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很多洪湖这样与长江天然相连的湖泊,它们就像是长江的肾,夏季水丰时候吸收和滞纳洪水,枯水期湖水回流入长江干流——这个吐纳过程还起到了净化水的作用。但是,这种自然的循环却已被长江上大大小小的闸口阻隔,造成多个类似的“洪湖”。这使得湖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江湖间水生生物交流中断,湖区鱼类、水生植物、鸟类及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许多物种甚至绝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甚至在去年宣布将长江和珠江入海口列入“死亡区”,因为那里的水无法为鱼类生存提供充足的氧气。尤其是曾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也被西方科学家怀疑已经灭绝。
“河湖连通以及湿地淡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为解救长江环境危机的当务之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实施总监朱春全对《环球企业家》说。
所幸的是,WWF和汇丰银行于2005年携手启动的“WWF-汇丰银行投资大自然”的五年项目规划,目的就是要恢复和重建江、湖联系,修复长江中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洪湖是其中的示范点之一。
在这期项目中,汇丰不仅仅是投资者,它还和WWF一道,组织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学校、政府、自然保护专家以及自己的员工们积极参与。包括黄彬自己,到访项目的示范点的次数就不下十余次,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和WWF的专家们一起讨论项目进展,评估项目成果,或进行调整。
2006年4月,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亚太区主席的郑海泉、汇丰中国业务总裁翁富泽(RichardYorke)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高层们还专程来到洪湖,参加投放鱼苗和植草活动。据称,当郑看到鸟飞鱼跃和日渐清澈的湖面,心情轻松的他还坐在渔船上哼起了“洪湖水浪打浪”。
到现在,该项目结束的时候,三个示范点——湖北省的洪湖、天鹅洲、涨渡湖——隔断河湖之间的水闸已被陆续打开。安徽安庆白荡湖也在项目支持下打开水闸,实现了四湖与长江的季节性水文与生态联系。由于引入了可持续替代生计的发展,项目示范区的居民年收入提高了20%。国家和地方政府看到了项目的成效,承诺于2004-2006年间投入9亿美元用于长江的湿地保。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汇丰一直在环保方面扮演了先锋的角色,比如它是第一个实现“碳中和”(把经营环境业务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抵消到零)的银行,也是最早签署了“赤道原则”(2003年6月4日,七个国家的10个主要银行宣布实行“赤道原则”,即由这些银行制定的、旨在管理与发展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一套自愿性原则)的银行。它对于林业、淡水、化工等项目非常慎重,贷款前会实现评估他们是否对环境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中国,曾让黄彬发愁的是,汇丰在环保领域同样有太多事情可做——如果只是去保护某一种物种或者某一个区域,说到底很难评估最终的整体效果。但如果在生态系统最为丰富的长江流域去保护环境、恢复湿地,则在这个环境体系中存在的很多生物都能受益。
这一理念正好和WWF恢复长江湿地生态功能的努力不谋而合。27年前WWF应中国政府邀请来到中国,1998年长江洪水之后,WWF开始了长江流域湿地和淡水的保护及恢复项目。更有渊源的是,汇丰银行从1998年起就赞助WWF(香港)组织内地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理人员赴港参加湿地管理培训课程。迄今已有2000余名内地官员在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基地接受了国际先进湿地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培训。此外,汇丰的环境顾问弗朗西斯餰利文(FrancisSullivan)实际来自W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