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猛男、冲撞、彪悍……说起橄榄球,想必这些词语会立刻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而2009年,一部根据著名美国橄榄球员迈克尔·奥赫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弱点》,更是用火爆的场面和励志的情节,将橄榄球运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其实,在我们山城重庆也有这样一群“铁血汉子”。重庆小伙夏嘉良和成杰在3年前创立了重庆首支橄榄球队,终于将这项欧美极为普及在中国却鲜为人知的运动带到了大家面前。那么,橄榄球的魅力究竟何在?成杰轻描淡写甩出一句:“我们不否认这个项目的暴力,但伤痕,是男子汉的徽章!”
建队篇
半路出家
重庆崽儿的橄榄球情结
2004年,21岁的重庆崽儿夏嘉良考入了他梦寐以求的沈阳体育学院,本想循规蹈矩地毕业回渝当体育教师,却意外被教练选中,成为了一名职业橄榄球运动员。“当时在电视上看到国外的橄榄球比赛,觉得这是一项很男人的运动。”进入了辽宁首家职业俱乐部后,夏嘉良也打破了对橄榄球简单的看法,“橄榄球固然是强者的运动,但它更讲究团队凝聚力,场上的每名队员都要想方设法为队友创造机会。”通过多年的橄榄球训练,夏嘉良成为了一名职业运动员,他说:“橄榄球可谓改变了我一生。”
同样是2004年,怀揣足球梦的成杰,带着他的球鞋和梦想,踏上了去北京打职业比赛的追梦之旅。跟众多“北漂”一样,成杰在餐厅打过工,蚁居在地下室,成杰体会到了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然而寻梦的寂寞和生活的困境,让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不堪重负,患上了抑郁症。所幸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成杰接触到了英式橄榄球,“橄榄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即使前面站着与你体型严重不对称的彪形大汉,也要勇往直前,这又如同生活中要经历的考验。”接触橄榄球后,成杰不仅交到了朋友,性格也变得有了活力。
携手建队
不太了解学生们不敢玩
2007年,夏嘉良从职业橄榄球队退役,回到重庆当了一名健身教练,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他依然放不下橄榄球运动,无论上班下班,橄榄球总是形影不离伴他左右。一次,夏嘉良看到轻轨上难得人少,索性拿出橄榄球自顾自地玩起来,这却意外吸引了成杰的目光。原来,成杰也奉父母之命回渝找工作,橄榄球也让两位从异乡归来的小伙,成为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从认识的第一天起,夏嘉良和成杰就琢磨着组建一支本土橄榄球队。两人商量后,成杰找来在重庆交通大学担任外教的美国人马特,不但暂时解决了场地问题,三人还一起做传单,贴海报,做网站,一心想把这项在重庆默默无闻的运动普及开来。“由于对这个项目不了解,很多学生都害怕来参加,其实,在做好保护工作的情况下,橄榄球并没有大家想的这么暴力。”此后,三人走遍了市内的所有大学和公共体育场,加入的人却寥寥无几。
不过,事情在马特的带动下,有了转机。利用外国朋友的圈子,马特邀请了不少在重庆工作的外国人,他们中既有年轻的留学生、外教,也有驻重庆使馆的工作人员,大家聚在一起看球、打球,其乐融融。大家还给这支队伍取了一个响亮的队名“征服者”。
绝对挑战
门牙飞两颗额头缝14针
队伍壮大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英式橄榄球虽然不需要购买昂贵的装备,但缺乏基本的护具保护,在激烈对抗中很容易受伤。成杰指着自己两颗门牙谈道,“看,这是假的,额头上一左一右分别缝了7针。”由于经常受伤,队伍成立不久,很多重庆人选择了离开,“他们中大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受伤的几率要高一些,而且家人不理解,也给这项运动的普及带来阻力。”在成杰看来,橄榄球的魅力正是在于无谓伤痛的勇气。
不但人员流失是个问题,场地和对手也都让成杰和夏嘉良伤透脑筋,为了找对手,“征服者们”自费赴全国各地打比赛,厦门、上海、深圳全国大部分城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重庆打比赛,橄榄球就像一个外来品,总是被排挤。“普通足球场达不到英式橄榄球的标准,而且这些场地往往会留给踢足球的人。”夏嘉良说,有次管理员还因损害草皮为由,把他们赶出了球场。每当谈到这段经历,他都颇为心酸,这也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橄榄球运动在重庆生根发芽”。